1.充电
充电是外电路给蓄电池供电,使电池内发生化学反应,从而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的操作。
充电时,蓄电池的正、负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、负极相连,当充电电源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,在电场的作用下,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人、负极流出,这一过程称为充电。蓄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。
充电时,正、负极板上的PbSO4还原为PbO2和Pb,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增多,电解液密度不断上升。当充电接近终了时,PbSO,已基本还原成Pb。过剩的充电电流将电解水,使正极板附近产生02从电解液中逸出,负极板附近产生H2从电解液中逸出,电解液液面高度降低。因此,铅酸蓄电池需要定期加蒸馏水。
蓄电池充足电的标志是:
(1) 电解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,呈沸腾状态;
(2) 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和蓄电池的端电压上升到规定值,且在2一3h内保持不变。
2.放电
放电是在规定的条件下,电池向外电路输出电能的过程。当铅酸蓄电池接上负载后,在电动势的作用下,电流就会从蓄电池的正极经外电路的用电设备流向蓄电池的负极,这一过程称为放电,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。放电时,正极板上的PbO2和负极板上的Pb都与电解液中的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铅(PbSO4),沉附在正、负极板上。
在这个过程中,电解液中的H2S0,不断减少,电解液密度不断下降。
理论上,放电过程可以进行到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被耗尽为止,但由于生成的PbSO4沉附于极板表面,阻碍电解液向活性物质内层渗透,使得内层活性物质因缺少电解液而不能参加反应,因此在使用中放完电时蓄电池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也只有20%~30%.因此,采用薄型极板,增加极板的多孔性,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,增大蓄电池的容量。
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是:
(1) 单格电池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;
(2) 电解液相对密度降到小许可值。
放电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,放电电流越大,允许的放电时问就越短,放电终止电压也越低。
3.过充电
过充电是对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继续充电。
4.自放电
自放电是电池的能量没有通过放电就进人外电路,造成一定能量的损失。
5.活性物质
在电池放电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的物质,或者说是正极和负极储存电能的物质的统称。
6.放电深度
放电深度是指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电到什么程度才停止放电。